《數位時代》找我幫忙寫個500字的「專家說法」,針對一個被評選出來的商業創意個案。我可能受到詹的私人友誼影響,跟《數位時代》有點親切感,莫名其妙、半推半就竟然打破我平日的慣例,接受了這種我其實很討厭做的事。
以後對《數位時代》的額外邀約要「從嚴審查」,免得在這種緊要時刻還要撥出時間寫這些餘興文字。
我討厭做的是甚麼樣的事?
就是告訴人家我是「專家」,所以不要錯過我的「說法」。老實說,我覺得在台灣這個社會要當「名人」實在一點都不難,因為你只要多點權威口吻,人們很容易就被催眠。我不是說那些在電視政論脫口秀上尖酸鋒利的名嘴太cheap喔,我只是說,我不認為自己講的話那麼有價值啦!
最近有種感慨,台灣這社會虛耗了好多年,看起來熱鬧,但實際上一直在原地踏步,針鋒相對的巧辯很多,但我們真正執行出來的東西很少。台灣這社會「有活力但是不有趣」,比較起來,日本剛好相反,「沒有活力但是很有趣」。糟糕,話又說多了,等一下要被挨揍,閉嘴。
(為了避免誤會,強調一下,我從來不認同認為該解構「專家」的「那種」STS立場。事實上,台灣有那麼高的現代性讓專家有那麼高的影響力?我看沒有。專業團體或社會領域的自主性也沒有那麼高吧?還有啊,我覺得一個不知道自我設限的專家根本就稱不上是個專家,不是嗎?西洋正風行的批判論述實在不適合不管風土民情、社會脈絡地搬進來照單演練。)
Anyhow,我被委託的個案是一個叫做「愛情公寓」的交友網站,各位有興趣的話可以過去瞧瞧。《數位時代》寫了一則介紹該網站的文字,言簡意賅還蠻有趣的,不過自然不該放在此處。
我本來「本於研究精神」還想要混進去做點「參與觀察」,但是又覺得好像有點倫理上不妥,加上沒有那種時間力氣,最後還是作罷。《數位時代》下一期因此會有兩篇我的文字,至於上面寫的標題「專家說法」,只好當成在社會上玩「裝嚴肅」的辦家家酒,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給它看過就好。
我這人雖然研究產業社會學,但是既沒有經營企業的經驗,也不是甚麼企管顧問的專家,話可以說到哪裡,該用甚麼方式說,心底大概還有個底,我自認對企業個案的評估並「非專家」,但可不「反專家」。這篇文字只能說是一個「掛牌」社會學者的觀察與聯想,算是一番撈過界的異類對話吧?至於這種沒有專家口吻的怪文字要如何處裡,就讓專業編輯們去傷腦筋囉。
參與觀察?這話我可不敢說,會被人家罵皮在癢
Posted by: 豬小草 | September 26, 2005 at 09:31 AM